原文刊載於報導者2021.01.10 面對疫情,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敘事?如何透過錄像裝置上演神話?在過去被錄像藝繼續閱讀 “面對疫情,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敘事?:劉玗《假使敘述是一場洪水》"
標籤彙整: 當代藝術
框架的揭露:《抓狂美術館》
無庸置疑的,瑞典導演Ruben Östlund在《抓狂美術館》(The Square)中對「框架」的揭露與諷刺繼續閱讀 “框架的揭露:《抓狂美術館》"
創作的斷與續:郭奕臣
原文刊載於《典藏今藝術》2017年6月號 以一架飛機在藝術界丟下震撼彈的藝術家郭奕臣,在PhotoTalks重繼續閱讀 “創作的斷與續:郭奕臣"
拍與被拍間的想像敘述: 致穎《像,攝像機,閃光》
原文刊載於《典藏今藝術》2017年4月號。 一般來說,我們對於攝影的討論大多停留於再現的範疇上,但藝術家致穎在繼續閱讀 “拍與被拍間的想像敘述: 致穎《像,攝像機,閃光》"
逃逸的勇氣
「逃逸的勇氣」是成為當代創作者的必備條件。 有趣的創作者,必須勇敢地朝未知的自己(世界)探索,並積極地爭取不在繼續閱讀 “逃逸的勇氣"
未來的強力想像:不可能的可能
今天,似乎是個什麼都可能的時代。因為歷史、哲學、藝術終結論的出現,所以過去的線性大歷史進程似乎已經難以再解釋這繼續閱讀 “未來的強力想像:不可能的可能"
讓不可見成為可見
前陣子跟朋友一起去北藝大旁聽K在美術系博班開的課。這堂課一方面刺激我創造思考,但又同時箝制我下筆寫作的可能(因繼續閱讀 “讓不可見成為可見"
北美館的檔案熱
「對檔案的處理不是一個關於如何應對過去的概念。它是一個拋向未來的問題,一個關於未來自身的問題,一個對明天反饋、繼續閱讀 “北美館的檔案熱"
面對現實的藝術:賈樟柯、張曉、張克純
近來,台灣舉辦了賈樟柯影展,而我也順勢看完他的《山河故人》。當中,充滿對於中國濃濃的鄉愁以及現代化進步觀的矛盾繼續閱讀 “面對現實的藝術:賈樟柯、張曉、張克純"
器識與自我批判的態度
既前一篇討論當代藝術的包容性後,我發現自己並沒有說清楚我為何而寫的動機,而許多人以為我是在針對當事人做討論。於繼續閱讀 “器識與自我批判的態度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