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2015寫到2021,從一開始個人寫作,到網路媒體文章發表的存檔。對寫作方法上也想產生新的調整。 2022取繼續閱讀 “咪咪喵喵"
作者彙整: Bowie
面對疫情,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敘事?:劉玗《假使敘述是一場洪水》
原文刊載於報導者2021.01.10 面對疫情,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敘事?如何透過錄像裝置上演神話?在過去被錄像藝繼續閱讀 “面對疫情,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敘事?:劉玗《假使敘述是一場洪水》"
開始呼吸的空間、身體與圖像
原文刊載於 臺灣數位藝術網2020/10月號 在各種技術不斷發展發達的今天,我們如何考慮技術對感知的影響?技術繼續閱讀 “開始呼吸的空間、身體與圖像"
國族認同的建構與其不滿:《想像之所》、《如儀》
原文刊載於 光華雜誌,2020/9月號 在轉型正義的今天,我們如何思考台灣人的複雜認同?而傳統的忠烈祠又是如何繼續閱讀 “國族認同的建構與其不滿:《想像之所》、《如儀》"
另類的台灣敘事:鄭亭亭《寂寞星球台灣》
原文刊載於 現實的危機 III:亞洲當代攝影展 台灣,這個亞洲小島,是如何被以英文為主的西方媒體再現?如果說有繼續閱讀 “另類的台灣敘事:鄭亭亭《寂寞星球台灣》"
數位時代的警鐘:《數位狂潮下的群眾危機》
在我點開臉書或者instargan時,我開始意識到自己被這些平台所控制,他們要求我們不斷餵養新圖片或新訊息,而繼續閱讀 “數位時代的警鐘:《數位狂潮下的群眾危機》"
音像交織的虛實時空:王湘靈《快要降落的時候》
原文刊載於報導者2020.05.17 「屬己時間可以說是個人感受得到的內在時間,前提是我們要暫時脫離為了公共生繼續閱讀 “音像交織的虛實時空:王湘靈《快要降落的時候》"
本土同志身體與當代風格的幽靈:楊登棋作品《父親的錄影帶》
原文刊載於報導者2020.02.16 2019年台北美術獎首獎《父親的錄影帶》以同志議題和父子之間的私密交流台繼續閱讀 “本土同志身體與當代風格的幽靈:楊登棋作品《父親的錄影帶》"
時間之外的日常儀式:葉世強與葉偉立
原文刊載於台北當代 藝術&觀點 「藝術之所以是個短暫的永恆,正是因為藝術家的精神在那裡長存,也為後人保繼續閱讀 “時間之外的日常儀式:葉世強與葉偉立"
藝術,在21世紀能做什麼?:史蒂格勒與許煜
2019年11月,法國技術哲學家史蒂格勒(Bernard Stiegler)以及香港哲學家許煜,在台灣有一系列繼續閱讀 “藝術,在21世紀能做什麼?:史蒂格勒與許煜"